首页 / 阴宅风水 / 火葬之后又土葬,乡土情结谁能懂

火葬之后又土葬,乡土情结谁能懂

原标题:火葬之后又土葬,乡土情结谁能懂

火葬之后又土葬,乡土情结谁能懂插图

改善生态环境、节约土地资源的殡葬改革,原本是件利国利民、泽被后世的好事。可为什么推行起来却举步维艰呢?尤其偏远的农村地区,推行起来更加困难。究竟是农民不愿意配合还是改革推广的方式不当?这似乎都有待进一步考证。

部分地区为了完成上级的硬性指标,不惜一切代价让农民参加火葬。久历风雨、看淡人生的农民不是不愿意接受火葬,而是纠结于火葬后的骨灰安放。放在家里不太合适、放在公墓开销又大,还有悖于国家厚养薄葬的殡葬观念,于是就出现了火葬后再次土葬的现象。

为什么火葬后又土葬如此盛行呢?答案还要从农民的乡土情结说起。接下来小编给大家谈一下,影响农民火葬后又土葬的四大要素。

其一、传统落叶归根、入土为安观念的影响:国人自古讲究死者为大、死者为尊,加之上年纪的人思想比较保守,临终时多数会嘱咐儿孙将其土葬。因此儿孙为逝者办葬礼时,多数会依照其生前的遗嘱进行操办,这样既满足了老人最后的愿望,儿孙们也算尽了最后的孝心。然而随着殡葬改革的推进,不少地区已经禁止土葬,发现有土葬或有人举报的话,就会把已埋的逝者挖出来进行火葬。儿孙们没有办法只好按照规定先火葬,然后再把骨灰放到棺材里进行土葬,这就是农民们火葬之后又土葬的无奈之举。

其二、与火葬相匹配的殡葬设施不够完善:100多万人口的县,火葬场只有一个,公墓数量更是少得可怜。火化时间可以另行安排,可是火葬后的骨灰究竟安放何处?长期寄存在殡仪馆不仅违背了传统入土为安的观念,还给家人的祭祀带来诸多不便。于是先火葬后土葬的丧葬方式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线。

其三、骨灰盒、墓地等殡葬用品加重了农民负担:农民土葬的开销,充其量是棺材和寿衣的钱,外加接待亲朋的餐费。而火葬不但要有这些费用的开支,还有购买墓地以及火葬的费用甚至还会有往返殡仪馆及其他开销。看似现代的丧葬方式,不仅没有减轻农民的负担,反而加重了农民的负担,因而从经济方面的因素考虑,农民更倾向于传统的土葬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热点星座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rd888.com/fs/580297.html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返回顶部